學習強則國家強,學習興則國家興。2019年初,由中宣部組織建設的“學習強國”平臺正式上線,新的學習形式不僅有效整合了各種資源、內容豐富,還極大地方便了黨員干部自主學習,豐富了學習視野,提高了思想覺悟,堅定了理想信念,解決了工學矛盾,提高了學習興趣,借助平臺自帶的“學習積分”功能,武燃設計院各黨支部迅速在黨員中形成“比學爭先”積極學習的熱潮。武燃設計院黨委工作部當起領學員,每天積極號召黨員進行“學習打卡”。全體黨員最初以“提分大作戰”為動力每天都活躍在平臺中,但最可喜的是大家在追求排名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養成了“日日學、時時學、處處學”的好習慣,“學習強國”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,極大地提升了個人的知識儲備。在此過程中,黨員也增強了歸屬感,“學習強國”平臺已成為提升黨性修養的“活寶典”。在公司黨委的高度重視、領導下,設計院在集團內的系統排名(每日平均分)連續10天第一名。
4.18—4.27集團公司系統內排名
“你今天學習強國了嗎?”儼然成為當下武燃設計院里最時尚的問候語。看似簡單平凡的問候,卻反應出“學習強國”的重要性已漸漸深入人心。每天,在處理完繁忙的工作業務及瑣碎的家務事后,要真正把學習當作一種自覺、一種習慣,并非易事。在康寧項目現場負責的設計二所副所長熊亮及設計人員吳俊同志,受項目現場禁止使用“帶網絡及拍照功能智能手機”要求的限制,每晚只能回家后才能學習“學習強國”。加班加點已成常態,他們“學習強國”期間絲毫不敢松懈,有時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,為了不錯過12點就結束的時間要求,都是先“學習強國”,然后再洗漱休息。學習永遠是每個人所必備的品質,更是黨員干部必修的功課。廣大黨員充分認識到只有注重學習、善于學習,才能從思想上、行動上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從而在經營實踐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。只有永葆“入山問樵,入水問漁”的求知精神,一刻不停地學習,才能履好職、盡好責,為做好本職工作奠定基礎。
“學習強國”貴的是持之以恒。
學習沒有捷徑,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需要綿綿用力、日日為繼、久久為功。只有持之以恒地學習和提高,才能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、預見性、主動性,才能不斷克服本領不足、本領恐慌、本領落后的問題,才能不斷實現創新和發展,跟上時代的步伐。武燃設計院因業務發展需要,有不少黨員需長期駐扎項目現場:寧夏項目現場萬洋,潮州項目現場的李曉岳,惠州項目現場的張寧、付樂樂、阮先軍,荊門項目現場的石曉明等黨員同志,他們身在他鄉克服工作、生活中的困難,堅持“學習強國”。還有戰斗在總包項目工地上的同志們每天堅持“學習強國”:綠地項目現場的柴夫,安山項目現場的袁昕、陳寶祥等等,特別值得贊揚的是,在武燃設計院里還有這么一名特殊的黨員同志——邱亞芬,今年3月初剛剛榮升為一名年輕***她,自休產假以來每天堅持“學習強國”的學習,特別讓人感動的是生產當天她都沒有間斷“學習強國”。還有孟嘉櫟同志休假期間堅持學習,公司領導和大量的黨員同志們在出差的旅途中也沒有間斷“學習強國”,他們都用堅持不懈的行動彰顯了一名黨員的政治覺悟。
積土而為山,積水而為海。幸福和美好未來不會自己出現,成功屬于勇毅而篤行的人。相信武燃設計院有著這樣一群堅持不懈、努力學習的黨員做為先鋒,定能將武燃設計院的未來的路拓得更寬、走得更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