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善洲同志的事跡感人至深,在黨員和廣大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,根本原因是他作為共產黨的領導干部,用自己一生的奮斗、追求,把共產黨的性質、宗旨、奮斗目標、精神境界、思想作風,純樸、真實、形象、而又深刻、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人們面前。他用一生的言行告訴了我們,什么是真正的共產黨員。中國共產黨員的含義是什么?上世紀50年代,鄧小平在回答國際青年代表團提出的這一問題時曾指出,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,只有兩句話: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。他的目的是要實現社會主義、共產主義。第一句話是講黨的宗旨,第二句話是講黨的奮斗目標、理想信念。楊善洲就是堅持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的典范。胡錦濤總書記號召全黨學習楊善洲,特別強調了學習他“一輩子忠于黨的事業,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”。楊善洲為什么能夠一輩子堅持黨的宗旨和理想信念?因為這個貌似平凡的領導干部有著強大的不平凡的內心世界,有著科學、博大、正義、美好的精神支柱。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、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,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想,集中體現人類追求的“真”;為推動歷史前進的人民群眾謀取最大利益,是最偉大、正義的事業,體現人類最大的“善”;腳踏實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,使人民群眾過上富裕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諧的生活,推進人的全面發展,追求的是人類最大的“美”,這個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精神支柱,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黨性——共產黨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。有了堅強黨性的支撐,他能夠不斷學習新技術,提高執政能力,帶領干部群眾硬是把深山大溝建成了全國聞名的“滇西糧倉”;能夠在退休后,放棄頤享天年的閑適生活,帶領大家,開拓進取,艱苦奮斗22載,硬是把光禿禿的大亮山變成了青悠悠的綠海洋;能夠真正做到大公無私、淡泊名利,舍小家為大家,無私奉獻;能夠廉潔從政,一塵不染。所以,胡錦濤同志特別提出,“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向他學習,自覺加強黨性修養,自覺實踐黨的宗旨,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、好干部”。
楊善洲堅持黨性有以下這樣幾個特點。一是“自覺”。他自覺履行入黨誓言;自覺履行領導干部的職責;自覺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;自覺限制自己手中的權力,公權只能為公,不能私用;自覺限制自己和家人的利益,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。“自覺”是一種覺悟、是一種精神狀態和精神境界。堅持黨性,簡單地說,是要求我們按規律辦事和按規矩辦事,不按規律辦事,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,不按規矩辦事,會自我膨脹、自我毀滅。“自覺”是積極按規律辦事和按規矩辦事相統一的人生態度。黨性修養貴在自覺,只有自覺地提高自己、完善自己的人,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我們向楊善洲學習,首先學習他自覺地加強黨性修養。二是“堅持”。“堅持”是一種堅守,堅守入黨誓言、堅守理想信念、堅守黨的精神高地、堅守黨性、黨魂;“堅持”是矢志不渝,持之以恒,是革命到底。毛澤東講過,革命到底,就是“革命到死”。他對那種經不起苦難的考驗、經不住名、權、利、色的誘惑,半途而廢、叛黨而去的人,稱之為“政治上的無道無德”。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,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,不做壞事。楊善洲就是“一輩子忠于黨的事業,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”,一輩子做好事、不做壞事的人。他一輩子從沒吃過一頓免費的飯,從沒讓妻子、子女搭過一次公車,從沒用公權為親屬辦過一件私事,從沒給親友批過一張違背原則的條子,更沒有爭過個人的利益或伸手要權要官。臨終前,他還用微弱的聲音交代:“你們一定要繼續種樹,一定要管好林子,一定要把林場的收益按比例分給群眾,不能讓群眾吃虧!”實現了他“只要生命不結束,服務人民不停止”的諾言。黨性修養是黨員終生的必修課,是領導干部終生必修課中的重頭課。黨性修養貴在堅持,貴在不是搞一陣子,而是搞一輩子。我們學習楊善洲,就要學習他一輩子堅守“黨性”的精神,不以善小而不為,不以惡小而為之,只要對人民群眾有利的事就鞠躬盡瘁地去做,只要是有損黨和人民利益的事,再小也不干。在各自的崗位上積小善為大善,成為一個終生為民謀利的共產黨員。三是“徹底”。“徹底”是嚴格,是高標準,是純粹,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是毫無自私自利之心。楊善洲同志當保山地委書記的時候,按當時的政策,愛人和女兒都可以“農轉非”,但他卻把工作人員填好的申請表鎖進自己抽屜,讓家人繼續在老家當農民。1987年,他聽說保山大官市大隊成立了茶葉專業組,卻缺乏生產資金,到處借錢時,便一次湊了800元給專業組送了過去。而他家里的老屋漏雨,家人捎信給他,讓他湊點錢回家修整老屋,他只寄回了30元錢。在信里他說,我實在沒錢,現將這30元錢寄回家,先買幾個盆盆罐罐,哪里漏雨,就先接一下。眼下,比我們困難的群眾還很多。他家沒蓋起一間像樣的房子,因為缺錢。但是,2009年4月,他把退休后帶領群眾歷盡艱辛建成的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交給了國家。1980年,他到芒寬公社,看到農民種咖啡能賺錢,為幫農民脫貧致富,他頂住各種壓力,不怕丟烏紗帽,支持農民搞多種經營,種咖啡。他常對干部講:“群眾思變,群眾想富,我們還能拖后腿嗎?如果想什么吃虧、烏紗帽之類的事,那決不是共產黨的干部”。為給林場節約資金,他到鬧市街上撿果殼,心底坦然,毫不覺得丟人——這些大事小事,都體現出他的“徹底”,體現出他是一個高尚的人,一個純粹的人,一個毫不自私自利的人,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人。我們學習楊善洲,就要學習他這種“徹底”按黨性原則辦事的精神,把黨的宗旨、理想信念溶于血肉,化為靈魂,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和行動準則。四是“實踐”。黨性修養貴在自覺、貴在堅持、貴在徹底,還貴在實踐。黨性是靠干出來的,不是靠說出來的。楊善洲的事跡感人至深,是因為他用一生的奮斗,實踐著黨的宗旨。一些干部說一套做一套,口是心非,言行不一,白天在臺上做廉政報告,晚上去過花天酒地的夜生活,住著一套又一套的別墅,利用權力讓子女們當大官、掙大錢,這叫理論背離實際,叫做沒有黨性。這樣的干部只能是臺上你講,臺下講你。楊善洲生前講過:“一個黨員,你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麗堂皇,別人卻還過著艱難日子,那么,我們常說的‘完全、徹底地為人民服務’,不是一種騙人的假話嗎?”我們學習楊善洲,加強黨性修養,就要學習他注重實踐、言行一致、知行統一的精神。堅持黨性從我做起,從現在做起,從嚴格要求親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做起,從本單位做起,從工作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事情做起。楊善洲一輩子忠于黨的事業,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,持久動力來自哪里?來自他堅持黨性,守住“黨魂”,來自他對人民群眾的深情大愛。他在人民群眾中深深地扎下了根。置身于群眾之中,了解群眾的疾苦和要求,深感自己的責任,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和智慧,竭盡全力地為群眾謀利益。人民的擁護,是共產黨擁有的最大執政資源。淮海戰役,我軍60萬人打敗國民黨軍隊80萬 ,很重要的原因,是我們有人民群眾支持,支前的民工就有500多萬,隨軍行動的民工就超過80萬。戰爭年代,八路軍的孩子,寄養在老百姓家中,在日本鬼子威逼下,老百姓把自己的兒子交出去,把八路軍的孩子保護起來。擁有人民群眾的支持,是我們革命、建設、改革開放取得一切成就的源泉。但是,過去擁有,不等于現在擁有;現在擁有不等于今后擁有。特別是長期執政容易產生精神懈怠和脫離群眾等危險,會使黨的執政資源磨損、流失。
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0周年講話中告誡全黨,我們面對的執政、改革開放、市場經濟、外部環境的“四大考驗”都是長期的、復雜的、嚴峻的,精神懈怠、能力不足、脫離群眾、消極腐敗的“四大危險”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。學習楊善洲精神,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需要,也是經受“四大考驗”、消解“四大危險”的現實需要。